互联网

一辈子与15分钟:一堂成功的课,一定是凝结教师备课的心血

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      2025-03-05


教育,在教育革新的浪潮中,高效课堂成为提升教学质量、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阵地。而备课,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石与前奏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3月4日下午,我校有幸迎来湖南省特级教师王朝霞教授,开展了一场关于“如何备好一节课”的专题讲座培训,为我校教师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盛宴,深度助力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。


王朝霞教授,身兼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、长沙市教书育人先进楷模等多项殊荣。她带来的《一辈子与15分钟——一堂成功的课,一定是凝结教师备课的心血》讲座,别开生面,引人深思。“一辈子”寓意着教师职业生涯持续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沉淀,而“15分钟”则代表课堂上每一个关键的教学片段。一堂成功的课,正是教师用一辈子的底蕴雕琢每一个15分钟的结晶。


在讲座中,王教授首先着重强调了提高对备课认识的重要性。备课绝非简单地抄写教案,而是一场精心的教学设计之旅。它要求教师站在教育理念的前沿,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,重新审视每一堂课的价值与意义。只有深刻认识到备课是对学生成长负责、对教育使命担当的体现,教师才能真正投入热情与精力,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。



谈及教师备课备什么,王教授给出了全面且细致的解答。其一,备教材。教师需深入钻研教材,不仅要掌握知识的体系架构、重点难点,更要挖掘教材背后隐藏的学科思想与育人价值。其二,备学生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,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、兴趣爱好、学习风格以及个体差异,是备课的关键环节。其三,备教法。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,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至关重要。无论是讲授法、讨论法、探究法,还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,都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,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、提升能力。此外,王教授还指出教师备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。一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。二是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。三是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。


要提高课堂效率,备好课是首要任务,而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。教师需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,紧跟时代步伐,更新教学观念;持续研究教材,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,做到常教常新。深入研究学生,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变化,因材施教。掌握多种可行的教学策略,并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。同时,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,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,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,灵活贯通,更好地实施教学。正如有经验的教师所深知的,教师好比导演。导演对剧本的透彻理解与精心打磨,是创作出精彩好戏的关键。同样,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深思熟虑与了然于胸,是讲好一堂课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。只有精心备课,才能让课堂妙趣横生、引人入胜,让学生学有所思、学有所感。



这次关于备课的讲座培训,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,也为推进课程改革、打造高效课堂注入了新的动力。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,我校的教学质量将迈向新的台阶,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附部分教师参加培训心得: